初夏六月,荷尖初露,武漢都市圈環線高速公路漢南長江大橋及接線工程沉湖濕地保護區內蛙鳴漸起、蒲草搖曳,處處涌動著蓬勃生長的活力。在這萬物競發的美好時節,項目團隊收到了來自蔡甸區沉湖濕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感謝信。信中特別指出,項目團隊以科學的生態修復方案和高效的執行能力,在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與濕地生態保護間找到了平衡點,繪就了建設發展與生態保護同頻共振的和諧圖景,為同類項目樹立了標桿。這也標志著該項目濕地“占補平衡”工作圓滿收官,在兼顧生態效益與工程可行性具體實踐路徑上又探索出了新路徑。


面對濕地保護與工程建設之間的矛盾,項目團隊創新建立了“政府-企業-專家”協同工作機制。通過組建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積極協調對接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多個部門,整合各方資源與專業力量,打破政策壁壘,確立了“生態優先、占補平衡”的工作原則。與此同時,積極引入業內權威設計團隊,組織多輪專家評審,確保設計方案的科學性。針對濕地水系連通、動植物棲息地重建等關鍵技術難題,牽頭召開多次論證會,采用“掛圖作戰、倒排工期”的管理模式,在項目一線火速集結成立黨員攻關小組,成功克服政策要求嚴格、審批流程復雜、技術要求嚴苛等諸多挑戰,最終實現了預期的生態修復目標,沉湖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有效補償和提升,被管理部門評價為“充分展現了建設單位在生態保護與工程建設協同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一直以來,武漢交投集團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落實“四下基層”工作法,黨員干部主動下沉一線,將政策宣講課堂搬到濕地灘涂,在實地調研中摸清生態保護痛點,此次“占補平衡”工作的順利完成再一次有力推動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雙向“奔赴”。
